一、發現甲狀腺結節的過程
記得那是一個平凡的早晨,我在鏡子前整理儀容時,無意間觸摸到頸部有一個小小的突起。起初以為只是暫時的腫脹,但幾天後它依然存在,這讓我開始感到不安。我嘗試在網上搜索相關資訊,發現這可能是甲狀腺結節。根據香港衛生署的數據,甲狀腺結節在香港的發病率約為5%~10%,其中女性比男性更常見。
我的initial reaction是恐慌,畢竟「結節」這個詞聽起來很嚴重。我立刻預約了家庭醫生,經過初步檢查後,醫生建議我進一步做超聲波檢查。超聲波結果顯示,我的甲狀腺確實有一個約1.5厘米的結節,醫生說需要進一步評估是否需要進行甲狀腺抽針。
二、決定抽針的原因
醫師的建議是決定抽針的關鍵因素。醫生解釋說,雖然大多數甲狀腺結節是良性的,但仍有5%~15%的可能是惡性腫瘤。為了排除癌症的可能性,抽針檢查是必要的。此外,我的結節大小超過1厘米,這也增加了抽針的必要性。
擔憂與考量當然也不少。我擔心抽針會很痛,也擔心結果會是惡性的。但醫生安慰我說,抽針是一個簡單的門診程序,風險極低。在權衡利弊後,我決定接受抽針檢查,畢竟早期發現問題才能早期治療。
三、抽針前的準備
心理準備是抽針前最重要的一環。我花了幾天時間閱讀相關資料,了解抽針的過程和可能的結果。我也和幾位曾經做過甲狀腺抽針的朋友交流,他們的經驗讓我放心不少。
飲食與藥物調整方面,醫生建議我在抽針前避免服用抗凝血藥物,如阿司匹林,以減少出血風險。抽針當天,我只需要空腹4小時,其他飲食則無特別限制。
四、抽針過程的感受
疼痛程度是我最關心的問題之一。實際體驗後,我發現抽針的疼痛感比想像中輕微。醫生在抽針前會先局部麻醉,所以整個過程我只感覺到輕微的壓迫感,幾乎沒有痛感。
時間長短方面,整個抽針過程只花了約15分鐘,比我想像中快很多。醫護人員的態度也非常友善,他們不斷安慰我,讓我放鬆心情,這對減輕我的緊張情緒有很大幫助。
五、術後恢復與注意事項
傷口護理其實很簡單。抽針後,醫生會在傷口處貼上一個小紗布,我只需要保持傷口乾燥24小時即可。傷口幾乎沒有出血,只是輕微的腫脹感。
飲食與活動限制方面,醫生建議我避免劇烈運動24小時,其他則無特別限制。我當天晚上就恢復了正常飲食,沒有任何不適。
六、抽針結果與後續治療
結果分析讓我鬆了一口氣。抽針結果顯示我的結節是良性的,不需要進一步治療。醫生建議我每年做一次超聲波檢查,以監測結節的變化。
治療方案方面,由於我的結節是良性的,醫生說只需要定期追蹤即可。如果結節變大或出現其他異常症狀,則可能需要考慮手術切除。
七、給其他患者的建議
放鬆心情,相信專業是最重要的。抽針檢查雖然聽起來可怕,但實際過程並不如想像中痛苦。醫護人員的專業和耐心會讓你感到安心。
術後耐心護理也很關鍵。雖然傷口很小,但還是要避免感染。定期追蹤檢查則是確保甲狀腺健康的必要步驟,就像夾胸檢查幾耐做一次
一樣,定期檢查才能早期發現問題。
最後,我想強調的是,甲狀腺抽針(甲狀腺 抽針
)是一個非常常見且安全的檢查,不必過度擔心。如果你也有甲狀腺結節的困擾,建議儘早諮詢醫生,了解是否需要進行抽針檢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