剖腹產全攻略:從術前準備到產後護理,新手媽媽必讀!

日期:2025-06-13 作者:Vanessa

剖腹產

一、 剖腹產前須知

剖腹產是一種常見的分娩方式,通常在自然分娩無法順利進行時採用。根據香港衛生署的數據,約有30%的孕婦選擇剖腹產。剖腹產的原因多種多樣,包括胎位不正、胎兒過大、產程遲滯、胎兒窘迫等。此外,若孕婦有高血壓、糖尿病等併發症,醫生也可能建議剖腹產以確保母嬰安全。

術前檢查與準備是剖腹產的重要環節。孕婦需要進行血液檢查、超聲波檢查等,以評估胎兒狀況和母體健康。術前8小時需禁食,以避免麻醉時嘔吐導致窒息。此外,醫生會與孕婦討論麻醉方式,常見的有全身麻醉和半身麻醉。全身麻醉適用於緊急情況,而半身麻醉(如脊椎麻醉)則能讓孕婦在手術中保持清醒,減少對胎兒的影響。

手術流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驟:消毒腹部、切開腹部和子宮、取出胎兒、縫合傷口。整個過程約需30-60分鐘,具體時間視情況而定。手術前,孕婦應與醫生充分溝通,表達自己的需求,例如是否希望伴侶陪同、是否希望立即進行肌膚接觸等。

二、 剖腹產手術過程

手術室環境通常較為冰冷,但醫護人員會盡量讓孕婦感到舒適。手術台配備監測設備,以確保母嬰安全。手術開始前,醫護人員會為孕婦插尿管、輸液,並進行麻醉。

手術步驟包括:切開腹部(通常為橫切口)、切開子宮、取出胎兒、清理子宮、縫合傷口。手術過程中,孕婦可能會感到拉扯感,但不會有疼痛。手術時間因個案而異,一般為30-60分鐘。剖腹產的風險包括出血、感染、血栓等,但發生率較低。

與醫生溝通是手術順利進行的關鍵。孕婦可以提前與醫生討論手術細節,例如切口位置、是否使用美容縫合等。此外,若孕婦有特殊需求(如希望聽到寶寶的第一聲啼哭),也應提前告知醫護人員。

三、 剖腹產後護理要點

傷口護理是產後恢復的重中之重。傷口應保持乾燥,避免碰水。每天需用生理鹽水清潔傷口,並塗抹醫生開具的藥膏。若發現傷口紅腫、滲液,應立即就醫。止痛方式包括口服藥物和注射止痛針,醫生會根據疼痛程度給予適當的藥物。

飲食建議以清淡為主,多攝取蛋白質、維生素C等營養素,以促進傷口癒合。產後初期應避免進補,以免影響傷口恢復。母乳分泌方面,剖腹產媽媽可能會比自然產媽媽晚1-2天分泌乳汁,但透過頻繁哺乳和適當飲食,母乳量會逐漸增加。

產後運動應循序漸進。初期可進行簡單的床上運動,如抬腿、深呼吸等,以促進血液循環。隨著體力恢復,可逐漸增加運動強度,如散步、瑜伽等。心理調適同樣重要,產後憂鬱症的發生率約為10-15%,家人應多給予關懷和支持。

四、 剖腹產疤痕護理

剖腹產疤痕通常分為增生性疤痕和凹陷性疤痕。疤痕的形成與體質、傷口護理等因素有關。疤痕護理產品包括矽膠貼片、疤痕凝膠等,這些產品能軟化疤痕、減少色素沉澱。

疤痕按摩手法:用指腹輕輕按壓疤痕,以畫圈的方式按摩,每天2-3次,每次5-10分鐘。按摩能促進血液循環,減少疤痕增生。若疤痕較為嚴重,可考慮雷射除疤等醫美方式,但需在傷口完全癒合後進行。

五、 剖腹產常見問題解答

下次生產是否必須剖腹產?答案是不一定。若前次剖腹產的原因已不存在(如胎位不正),且子宮恢復良好,可考慮自然產。但需由醫生評估風險。

剖腹產對寶寶的影響?研究顯示,剖腹產寶寶可能比自然產寶寶更容易出現呼吸問題,但差異通常不大。母乳餵養能幫助寶寶建立免疫力。

剖腹產後多久可以懷孕?建議至少等待18個月,以讓子宮充分恢復。過早懷孕可能增加子宮破裂的風險。

如何預防剖腹產後遺症?保持良好的傷口護理、適當運動、均衡飲食,並定期回診檢查,能有效減少後遺症的發生。 剖腹產bb